以下是测温电桥校准的核心要点及详细说明:
前期准备
1. 环境控制:需在电磁干扰小的环境中进行校准,避免外界磁场影响测量精度。同时,环境温度宜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,相对湿度保持在适当区间,防止因温湿度波动引入额外误差。
2. 标准器选型:选用准确度等级高于被校电桥两个等级的标准电阻作为基准,确保校准传递的准确性。标准器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和低温度系数。
3. 接线规范:采用四端接线法连接标准器与被校电桥,区分电流端与电压端,避免导线电阻和接触电阻的影响。使用BNC线缆而非普通夹子,减少电磁干扰风险。
核心步骤
1. 外观与功能检查:核查设备标识完整性,包括型号、编号、准确度等级等信息。验证各旋钮、开关的定位准确性及功能正常性,如量程切换、电流换向功能等。
2. 基本误差校准:依据被校电桥的量程范围,选取合适的标准电阻进行示值比对。通过调节初级绕组匝数实现磁势平衡,观察检流计归零情况,正反向电流下均需平衡。
3. 附加功能验证:测试电流自动换向功能的稳定性,检查瞬时抑制旋钮能否有效限制检流计的冲击幅度。带有倍功率功能的电桥需验证自热效应补偿的准确性。
关键技术指标校验
1. 灵敏度与线性度:通过改变标准电阻值,观测检流计响应变化,计算灵敏度是否符合技术要求。同时,检查测量盘绕组的非线性误差是否超差。
2. 安匝平衡与电势平衡:测量安匝平衡表的分度值,评估电流换向后的最小变化格数ΔαAT,计算磁势平衡误差ΔIW和电势平衡误差ΔV。
3. 工作电流误差:检测初级电流的最大量程及误差范围,确保其在允许范围内波动。
绝缘与安全测试
1. 绝缘电阻测试:使用高绝缘电阻测试仪,检测电桥初次级电路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,防止漏电导致的测量偏差。
2. 耐压试验:按照规程要求施加高压,检验电路与外壳间的绝缘强度,避免击穿风险。
数据处理与报告
1. 重复测量取平均:每项测量至少重复三次,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,降低随机误差影响。
2. 校准证书编制:记录校准日期、环境条件、标准器信息、实测数据及结论,确保数据可追溯至国家标准。
测温电桥的校准是一个严谨而细致的过程,严格遵循上述要点不仅能提升设备的测量精度,还能保障其在科研、生产和质量控制等领域的应用可靠性。